首页 > 滚动 > > 正文

环球新资讯:主题教育 | 南京工程推进沙特阿美能源大动脉升级

2023-06-02 15:18:51 来源:中石化炼化工程 分享到:

媒体聚焦 海外项目建设


(资料图)

日前,《中国石化报》1版、8版

聚焦南京工程公司沙特阿美泵站项目建设

今天,小编带你走进茫茫沙漠

看看他们在海外的奋斗故事

/项目背景

鲁卜哈利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,沙特阿美公司的主原油长输管线就在这漫漫黄沙中绵延穿越。南京工程公司负责该管线系统升级工程EPC总承包,项目建成后,管线的原油输送能力将从现在的70万吨/日提升至100万吨/日。

图为项目1号泵站主装置

孟夏五月,沙特鲁卜哈利沙漠烈日灼灼、苍茫无边,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漠,远远望去,便能看到升腾的微微蒸汽。这里是能源的基地,也是沙特阿美泵站项目广大建设者的热土。自4月启动“大干二季度,决胜保目标”劳动竞赛以来,项目全体员工齐心协力、奋勇攻坚,全力冲刺土建施工的关键节点,以大干持续为大漠“升温”。

治大国,若烹小鲜

01

1625公里超长管线、11个泵站核心设备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升级、18套辅助系统、1个维修仓库、两个变压站……这是南京公司目前在海外承建的最大总承包项目,也是与沙特阿美公司在沙特地区开展的第3次合作,对中国石化做强沙特市场、提高海外工程总承包能力,以及后续承揽长输管线工程具有重要意义。

尽管项目团队超前做足了计划,提前预判了可能的问题和风险,但实际遇到的困难依然比想象中多得多。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对项目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图为孙鹏与员工讨论图纸(图左)

项目经理孙鹏是在海外连续工作超过16年的“老沙特”,但管理这样大体量的总承包项目,对施工管理出身的他来说尚属首次。为了强化项目管理,在总结多个项目经验的基础上,他提前梳理项目关键路径,以设计为引领,抽调国内各专业精兵强将组建现场设计团队,集中钻研业主沙特阿美公司的各项规范。同时,在当地招聘成熟的外籍设计工程师,发挥项目中外团队的优势和合力。

图为项目员工实地踏勘

由于多数泵站已运行超过30年,原始图纸遗失严重,为了顺利启动项目,孙鹏带领团队实地踏勘,用10天走遍了1600公里管线上11个泵站及附属施工点,逐个摸清地下隐蔽工程和障碍物,确定各个区域的设计、采购和施工工作量,不断优化方案,为后续施工启动创造条件。“老子讲‘治大国,若烹小鲜’,我们干项目同样适用。踏勘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,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工程建设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孙鹏说。

30%设计进度审查通过后,对孙鹏来说,每日睡觉超过6小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。为加快设计进度,他和设计负责人按照权重和专业制定责任矩阵,将每条责任落实到人,动态上墙、每日更新,对每条审查意见一跟到底。

图为设计团队在现场开展工作

随着60%设计包提交日期的临近,项目设计进入高峰期。当时,国内正值新春佳节,国际疫情仍在快速蔓延,而设计团队却已收拾好行囊,奔赴海外现场。由于业主提供的前端工程设计文件部分内容缺失,部分内容与规范冲突,给项目设计带来极大困难,仅技术澄清就超过100项。各专业设计人员按专业细化分工,他们一边与国内专家组连线讨论,一边与承包商进行面对面技术交流,并由专人负责跟踪业主回复和澄清关闭情况,寻求下一步解决方案。在接到燃气轮机、主管线泵、压缩机等核心设备厂家的报价后,他们立即对相关技术文件进行梳理,通过邮件与视频会议反复沟通澄清技术问题,积极参与到现场踏勘和商务谈判中,为项目经营工作争取主动权。

经过近9个月的辛勤付出

超过8000张图纸

1000多条审查意见

全部完成模型优化

在项目团队的竭力推动下

目前设计进度超过95%

////////

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

02

汽轮机采购包是项目合同额最高的采购包,而且涉及所有的泵站区域,是项目采购工作的重中之重。某公司是业主指定独家供应商,强势的态度让采购工作在技术评估阶段就遭遇了重重困难,很多问题更是经历了“拉锯战”式的谈判。从供应商报价技术澄清到商务谈判历时半年之久,先后5轮报价,组织境内外商务谈判15轮。

图为与供应商采购技术澄清会议

为了确保每一轮谈判达到预期效果,谢宝强带着采购与设计专业做了大量准备工作,多方收集资料,制定详细的谈判策略和方案。他带领供应商的工程师,对现有系统进行了两次现场踏勘,实地交流,为技术资料的申报和如期批复打下了良好基础。对于存在争议的关键问题,他又主动牵头组织多方开展线上会议,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。最终双方在商务和技术上达成一致,有效控制了项目采购成本。

图为汽轮机改造包技术商务谈判

汽轮机采购工作尚未完全结束,采购工程师蒋华吉已提前对空压机开展多轮技术澄清和商务比价,从几十个厂家中优选出3个进一步比对,大大降低了选商比价的时间成本。2012年大学毕业就在沙特工作的他,积累了丰富的海外采购经验,与国内5小时的时差,让他打起了“加时赛”:白天,紧锣密鼓地与国内外设计团队一起和供货商开展技术澄清;深夜,编写询价文件,持续跟踪报价;第二天再通过邮件、电话、会议等方式反复谈判……同样的话每日都要重复很多次,直到合同签订。

图为汽轮机改造包技术商务谈判

现场采购工程师李永才,从项目一开工就进入“备战”状态,前期参与设计采购包的采购工作,整整18个月没有回国休假。现场采购由于项目战线长、站点多,周边几乎没有资源,导致现场采购难度巨大,他每天奔波与厂家和现场之间,对接落实现外部资源,收集、分析现场物资需求,不断拓展采购渠道和优化采购方案。同时,配合项目部集中采购大宗物料和生活物资,统一调配至站点,为项目土建按期开工提供有力保障。

“采购工程师必须成为既懂商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,才能在国际采购中牢牢掌握定价权与话语权。”谢宝强深有体会。

////////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

03

2022年底,项目现场施工全面展开。由于站点多、战线长,该项目部创新采用流水作业模式,组建拆除、土建、安装、电仪等多个专业施工组,根据各个施工区域的不同窗口期轮流循环作业。高峰时,9个泵站可以同时开工,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施工的连续性,提高了工效,有效避免窝工等情况的发生。

图为现场土建基础施工

随着多个站点作业铺开,各类审批申请流转速度变慢,直接影响工作效率。项目部自主开发上线了“项目管理平台”办公软件,19个施工区域的作业申请和审批等均可通过线上完成,代替传统的签字流转,将文件审批周期从此前的3个工作日压缩为一个工作日,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。

图为阿美副总裁参加沙化学员安全培训签字仪式

施工高峰期,现场用工超过1000人,高规格、标准化的施工作业成为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。“我们为现场所有施工车辆安装了PWAS警报影像系统,对开挖、重型设备操作等高风险环节进行有效管理。”孙鹏介绍,除了加大安全监督,项目部还加强了视频监控系统的配置,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、全过程、无死角。

图为干净整洁的项目营地

“吃的和住的比想象中好很多。”尽管身处沙漠,但项目部中外籍员工对生活住宿感到十分满意。实际上,他们所居住的营地并非新建,而是购买当地民居改造的。

“来沙特10多年了,都没这几个月跑的地方多。”项目部外籍员工占比超过85%,为了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,海外经验丰富的行政经理曹玉金在后勤管理上没少下功夫。通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询价比价,项目部最终决定采用“购买营地+自建营地”的模式满足后勤需求,在节约项目成本的同时,为中外籍员工打造温馨家园。

////////

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

04

为响应沙特政府的本土化政策,项目部从启动伊始,就积极推动“沙化”进程,着力培养当地员工。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,通过学员培训、直接招聘和安保公司引进等途径解决“沙化”缺口问题。

图为实地考察合作培训机构的实操培训教室

项目部建立起两级培训体系,通过外部专业机构集中培训和内部“师带徒”培养,不断提升沙特籍雇员整体技能水平。除理论知识培训外,还增设安全培训、现场参观、实操等培训环节,让沙特籍员工在掌握各项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同时,增进对中国石化企业文化的认同感。截至目前,项目部先后招聘各岗位沙特籍员工175人,每月完成项目30%的“沙化”工作,得到了沙特阿美公司的高度赞扬。

图为中外籍员工共庆沙特国庆节

项目的本土化为一批当地员工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。穆罕默德就是其中之一,他来自沙特北方一个落后的小城市。5年前,他加入南京工程公司法迪里项目,由于勤奋好学,很快在众多沙特籍员工中脱颖而出,成为班组小组长。随着泵站项目的启动,他主动要求加入项目继续工作,成为一名“沙化”专员。

由于优秀的表现,项目部被中国驻沙特大使馆与沙特中资企业协会评为“2022年沙特优秀中资项目”。当好消息传来,还顾得上庆祝,穆罕默德便开始准备今年首场沙特籍员工招聘会了。3月7日,他成功帮助项目部招聘了40名沙特籍雇员,覆盖管工、焊工、电气和仪表等4个工种。

图为中外籍员工欢度元宵

在南京工程公司工作5年多来,穆罕默德逐渐喜爱上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美食,饺子、春卷、包子都是他最喜欢的食物。

泵站是原油管道穿越沙漠最主要的动力源,石油从沙特东部布盖格油田出发,必须在泵站不断加压,才能持续输送至西部延布,为中沙合资的延布炼厂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。作为中国通,穆罕默德很清楚这份工作的意义,“提升原油传输能力,用中国的话说,相当于把‘动车’升级为‘高铁’。”

在他眼里

这一座座泵站

连接的不仅仅是原油管线

也连接着沙特和中国

后记

采访虽然暂时结束,但泵站项目的故事还在继续,团队的努力还在继续。经历三年,艰辛曲折,个中甘苦,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懂得。

由于时差和网络条件,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通过留言回复,像过去的BBS论坛一样交流。但即便如此,项目部的每一名同事都让人感动,他们远离亲人、远离故土,面对艰苦的工作、生活环境,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不断前行。

这些天里,我听到最多的就是,“我们是一个团队,光靠个人是没办法成功的。”我想,这不仅是泵站项目员工,也是每一名逐梦海外的南工人最朴素的心声。

是的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,现在正是我们的时代。“走出去”18年的奋进征程,见证了南京工程公司海外事业的蓬勃发展,也见证了每一名海外奋斗者的成长。他们有的从翩翩少年变成历经风雨的中年,有的接过前辈的接力棒,当好事业接续的传承人。变的是光阴流转,不变的是那份执着与坚守。

素材来源:中石化南京工程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极仪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